搜索

您的关键词

理工要闻
首页/ 理工要闻/ 正文

【编者按】金秋9月,必赢565net官网将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韶光流转盛世如约,抚今追昔薪火相传,70载斗转星移,哈理工人的奋进未曾停歇,哈理工人的品格代代相传。在哈理工建校70周年之际,为总结各学院的发展历程,凝练发展特色,展示发展成果,特推出建校70年发展巡礼专栏,以飨读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为马列主义教研室,学校1950年建校伊始设立,后历经社会科学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科系、马列主义教研部等阶段,2010年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学校军事训练教学划归马克思主义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谐向上氛围浓厚。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学院建设实现规范化;国防教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国防生忠诚教育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思政课实践教学独具特色得到同行好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工作得到省委领导高度评价;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获得好成绩;教师在国家省级教学竞赛中多次获得佳绩。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以及各大网络媒体多次给予宣传报道。

全国学生军训调研组来我院调研

媒体报道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教育部全国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院拥有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科技哲学2006年获得硕士授予权,2018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哲学本科专业。学院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国防教育教研部、哲学系等8个教学机构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STS研究中心、德育研究所、国防教育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全国排名第39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B-。

兄弟院校来院参观调研

学院荣誉奖励

加强理论宣讲,巩固宣传阵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建立“红旗”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参加全省、全校理论与政策宣讲,在校内外及时宣讲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及重要文件精神。通过理论宣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宣传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会议精神,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坚持理论铸魂、实践育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教学,形成了“课程实践+活动实践+社会实践+基地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实现了“全员覆盖”和“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受到教育,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课程实践:根据每门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若干项实践环节,每项实践项目由教师布置、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10人左右)完成,按要求提交每项实践内容的文字简介及相关佐证材料(照片、视频、PPT等),计入过程性考核;每年举办思政课实践教育月,开展系列活动;军事技能训练作为专门的实践课程。

活动实践:开展教育活动,发挥教育引领作用。2012年“国防生忠诚教育”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重要批示,忠诚教育报告团赴全国部分高校和部队巡回报告;2019年举办了庆祝建国70周年“万人升国旗、万人唱国歌、万人同上思政课”大型主题教育,学生一生难忘,10余家媒体给予报道;2019年举办了“大型思政课——红旗故事会”,演绎红色故事,培养家国情怀;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定期举行升旗仪式,积极承担校内外大型活动的升旗和礼宾任务;军事爱好者协会坚持每天训练,开展小型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小学校建立国旗班;与企业合作面向社会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统一。每年假期由思政课教师带队组建社会实践团,赴红色革命圣地、中华文化古迹、改革开放前沿、经济落后地区、相关兄弟院校、大型国企私企、边防空防海防、民族自治区域进行参观、调研、体验,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15年起连续开展“追随习总书记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国家国防教育办主办的《国防教育》给予大篇幅报道。2020年起即将开展“追随习总书记足迹,见证精准扶贫” 主题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体会和宣传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基地实践:与多家社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观、体验、实践锻炼。借助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情境教学、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由教师选择优秀学生参加,学生积极性高。实践情况以不同方式向全体学生介绍。

课程实践——爱心行动

 

活动实践——万人升国旗万人唱国歌万人同上思政课

社会实践——追随习近平主席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基地实践——参观体验

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科学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教育相结合。在确保基本教学规范性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教师的个性风格和专业特长,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各门课程结合重要节日进行主题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思政课讲“活”讲好。用自身的学识和人格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拥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省级精品课;获得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在全省高校交流思政课实践教学经验

军事技能训练大型表演

注重科学研究,指导工作实践

牢固树立“注重顶尖研究、注重实践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引领先进文化、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强校建设、服务经济社会”的科研理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促进学院整体上层次、上质量、上水平。加强思想教育、文化引导、科研管理、服务保障,建一流团队、搞一流研究、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实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相促进,强校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融合。

学院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教育部及省级课题15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余项,主持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省人文社科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50余项;发表论文数5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教材20余部。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人文社科研究成果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能力素质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战线的一支“特种部队”:岗位特殊——意识形态领域;任务特殊——铸造学生灵魂;使命特殊——培养红色人才。学院多年来注重思政教师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在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的同时,建立实施思政课教师实践考察培训制度。坚持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观摩和岗位练兵比武、教学竞赛活动,并建立首席主讲教师制度,开展新进教师入职宣誓和老教师荣退仪式,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全、业务精、作风硬的战无不胜的忠诚铁军,从而建设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院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全国军事教学展示一等奖1人次、全国军事教学竞赛三等奖2人次、全省军事教学竞赛一等奖3人次;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节示范课主讲人5人;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1人、全省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1人、全省青年讲师团成员1人;获全省思政课教学竞赛和思政课“精彩系列”奖多人次;获学校“学生最喜爱教师”称号1人。

学院定期举办教学竞赛

教师进行实践考察学习

新教师入职宣誓

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文化引领

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把准政治方向,夯实政治根基,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新时代新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文化引领人、文化培育人、文化塑造人。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品牌文化“红旗”文化建设,发挥“红旗”文化在马院及全校师生中的引领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性质、特点、任务,确定院徽、院旗、院训、院风、机关作风、教风、学风。建设“红旗”文化长廊。介绍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基本情况,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哲学精神、国防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建立“红旗”讲坛、“红旗”读书会、“红旗”实践团等组织,经常举办丰富多样的学习研讨和教育活动。成立马院“红旗”宣讲团,结合形势需要,及时组织力量在校内外进行不同形式的宣讲,加强对各学院学生理论社团的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国旗护卫队隶属于马院,是校园内一道亮丽风景,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使者、捍卫国旗尊严的卫士。

学院“红旗”文化长廊

红旗讲坛——研究生学术报告

学生文化活动

大学生国旗护卫队

高扬旗帜,坚定道路;理论铸魂,实践育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不断深化教学和理论研究,为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