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院处动态
首页/ 院处动态/ 正文

金秋十月,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挖中国传统文化,并让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号召,理学院党委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认同感为主要目的,于2017年10月20日在新教学楼五楼报告厅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大学生责任担当”主题讲座。讲座由校图书馆经典诵读会倡议者、大珩读书社指导教师、材料物理系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副教授主讲,辅导员刘桂娟老师主持,理学院2017级全体学生参会聆听。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关于文化的阐述,说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复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张国华副教授根据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同学们阐述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在讲座开篇就以文化本义入题,《易经贲卦》中讲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人文教化是从天地光明而来,从人性中体贴出来的人生之路。这种人文的教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就形成了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亘古不变,永久流传。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护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并光辉灿烂。中国的文化是大气的、开朗的、中正平和的、是好学的、是有担当的、是有道德勇气的……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她能让中国人安身立命,精神充实饱满,能让中国人以智慧和心量给世界带来和平。因此,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传统的继承是最根本要素,树立文化自信是必要的。我们必须首先复兴几近衰落的中国文化传统,这是中国人的使命,更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张国华副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在这个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每个人都应秉持积极态度,取其精华,融合、提升中华文化。在面对其他文化时,我们更要树立本民族文化自信,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学生们都继承了中国文化中的勤奋好学的传统,就不会辜负时光;如果继承了坦荡开朗有担当的君子之风,他就不会患得患失长戚戚;如果继承了中华文化中孝敬父母的传统,他就不会辜负父母的谆谆教诲。所以,文化传统是个人也是民族的命脉,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教人成人的文化。

为了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理学院将结合校团委提出的“悦”读计划,在2017级新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培养新生“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让“悦”读“经典”成为理工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相信通过今天的讲座伴以“悦读计划”,同学们一定能够在中国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涵养性情,增进智慧,在文化传统的指引下增进民族认同感,把自己的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紧密相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为全世界人民带来幸福安康!(摄影:郭家乐)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讲座现场(三)

讲座现场(四)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