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加强学习交流与沟通,5月9日晚6时,必赢565net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2018年第一期读书会”(总第六期)在新主楼D506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伍玉林、哲学系主任季岐卫、哲学系教师及16、17级全体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此次读书会由孟偲老师主持,孟偲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说明,表示这是一场严肃的学术活动,但并不是严肃的课程,涉及了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等方面,希望同学们可以互相学习。此次读书会由八名学生进行了讲述与分享:
郭淑月解读《动物庄园》。她通过自己对本书的理解,为同学们讲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及蜕变。通过对原文的解读,分享了关于社会变迁,乌托邦批判以及关于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及社会发展的预见和期盼。
阮枝妹解读《悲剧的诞生》。该书通过“酒神”(代表世界意识本身的冲动)与“日神”(代表世界意志显现为现象的冲动)的结合,对生命进行独特的思考。强调音乐是意志的表现,而意志乃是世界的本性,古希腊人的意志就是用美感来对抗痛苦。这本书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悲剧与人生的关系,他让我们知道痛苦是人生的必须,阮枝妹同学通过哲学的语言,道出了哲学的感悟。
张雯解读《1984》。书中讲述了一个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集权主义社会,通过对一个普通人温斯顿的生活描写,投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表现了该著作中主人公追求真理的精神。张雯同学反思到,追求自由但不是绝对的自由,希望大家将《理想国》和《1984》相结合进行阅读,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黄一杰解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一杰同学以简洁的语言并运用图片的形式呈现了尼采的超人梦。并跟大家分享自己内心感受:“超人的路固然很艰辛,但是还是需要有超人的意志”。
林煜朝解读《存在主义咖啡馆》。指出作者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充满了斗争、爱情、反抗与背叛的存在主义故事,当我们每个人再次面对有绝对自由、全球责任与人类真实性的问题时,曾经也受过它们困扰的存在主义者能告诉我们什么。“你尽可以小心翼翼地去权衡各种道德与实际的考虑,但说到底,你都得冒险一试,去做点什么。”
李秀闻解读《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作者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政的见证,揭示了人性的深渊的同时,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李秀闻感悟和平之不易,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珍惜当下。
王熙彤解读《乌合之众》。应摆脱“古斯塔夫·勒庞是群体社会中的马基雅弗利”的从众行为。希望同学们可以认清生活中的“是”与“非”,做一个“理智”的大学生。
汪作琦解读《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以作者的话“人生有意义吗”发问,你无论给出什么答案,人生的意义都是你自己的那个圣诞老人。生命无限,宇宙无限,无限的生命要我们自己去感受。希望同学们可以分析生活中的诸多可能与不可能。
汇报完毕后,孟偲老师进行了点评,指出“当你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的时候,那么许多事情都变得可以忍受。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变成自己的超人”。最后,伍玉林副院长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对八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肯定,希望同学“好读书,读好书”,迈向人生新台阶。




